城口要闻
查看更多>>招商政策
查看更多>>- 张继军率队赴江苏省开展招商考察活动 2025-06-19
- 张继军带队到浙江省丽水市考察文旅康养产业并开展招商推介 2024-06-22
- 招商引资项目投资类型包含哪些? 2024-06-22
- 张继军带队到湖北武汉就中药产业开展招商考察 2024-06-22
- 我县召开2024年二季度招商引资促进工作调度会 2024-06-22
- 张继军带队到广东省开展招商考察 2024-06-22
- 城口县中药材 GAP基地创建奖励扶持办法(试行) 2023-11-13
特色品种
查看更多>>市场行情
查看更多>>- 土鳖虫行情逐步回落 2025-11-03
- 骨碎补走缓,价滑 2025-11-03
- 蛇床子行情趋于平稳 2025-11-03
- 黑胡椒价格较前略显疲软 2025-11-03
- 益智市场货源持续走缓 2025-11-03
- 草果行情继续保持低迷状态 2025-11-03
- 胡芦巴价格进一步显疲 2025-11-03
药材资讯
查看更多 >>产地信息
- 江西省宜春市樟树市蔓荆子走动良好 2025-11-03
- 江西省宜春市樟树市吴茱萸价稳 2025-11-03
- 江西省宜春市樟树市白花蛇舌草价稳 2025-11-03
- 陕西省汉中市勉县周家山镇鬼箭羽走动迟缓 2025-11-03
- 吉林省蛟河市五味子行情转稳 2025-11-03
- 吉林省蛟河市绵马贯众走动不快 2025-11-03
- 陕西省汉中市佛坪县猪苓走动顺畅 2025-11-03
- 陕西省宝鸡市眉县横渠镇淫羊藿走动一般 2025-11-03
- 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丹参开始采挖 2025-11-03
- 山西临汾安泽县连翘走动迟缓 2025-11-03
药市动态
-
2025年7-9月中药材进出口分析报告
据中国海关统计数据,2025年第三季度,我国中药材贸易总量22.88万吨,同比下降1.81%;贸易总额42.48亿元,同比下降3.19%。其中中药材第三季度进口总量16.72万吨,同比下降2.91%,累计进口总额20.37亿元,同比下降1.62%;出口总量6.15万吨,同比增长1.31%,累计出口总额22.11亿元,同比下降4.60%。综合来看,近两年我国第三季度中药材进出口贸易整体呈下滑态势,其中出口处于承压调整阶段。 具体看,上图显示,2025年中药材第三季度进口数量整体呈持续增长趋势,但相较去年同期,7月和8月进口数量有所下降,同比下降分别为21.67%,15.87%,9月进口数量较去年增加,同比增长32.05%。同时,7月和8月进口金额相较去年同期呈负增长态势,同比下降分别为26.19%,9.87%,9月进口金额与进口数量表现同步,同比增长为37.08%。 2025年中药材第三季度出口数量趋势同样呈持续增长趋势,7月出口数量不及去年同期,同比下降8.31%,8月和9月出口数量较去年增加,同比增长分别为1.61%,11.38%。同时,第三季度中药材进7月和8月出口金额不及去年同期,同比下降分别为19.75%,1.56%,9月进口金额较去年增加,同比增长9.29%。 一、进口情况分析 从进口金额明细分析,进口金额超过千万的国家有14个,其中泰国以9.134亿元居进口国家第一;同比2024年第三季度,在进口金额超千万的国家中,印度尼西亚、越南、印度、韩国、美国、肯尼亚进口金额同比下降,其中印度下降幅度最大,同比下降75.38%;其他国家同比均呈增加趋势,其中新西兰增幅最大,同比增长为871.65%,伊朗、俄罗斯紧随其后,同比增长分别为268.92%,118.36%。 从进口货源地区来看,东盟地区以15.68亿元居2025年我国第三季度中药材进口金额第一,占总金额比77%。对比去年来看,俄罗斯、大洋洲、日本、北美洲、东盟的进口金额较去年同期增长,其中俄罗斯增幅最大,同比增长118.36%,其次是日本和大洋洲,同比增长分别为87.14%,76.75%。印度、南美洲、欧洲的进口金额较去年同期下降幅度较大,同比下降分别为75.38%,74.39%,50.58%。 表:2025年7-9月进口中药材排行 从进口品种数量来看,进口数量超千吨的品种有9个品类,分别是龙眼、姜黄、小茴香、甘草、肉豆蔻、豆蔻、胡椒、孜然、丁香,多为香料类和药食两用类。其中除了龙眼进口数量较去年同期增长80.53%,其余8个品类进口数量较去年同期均呈现下降现象,小茴香、孜然、甘草、胡椒下降幅度较大,同比下降分别为78.68%,75.21%,51.39%,49.58%。 从进口品种金额来看,进口金额超千万元的品种有14个品类,分别是龙眼、肉豆蔻、胡椒、豆蔻、西洋参、人参、姜黄、胖大海,乳香、没药及血竭,孜然、丁香、番红花、小茴香、甘草,其中龙眼以9.3多亿元的进口金额排名第一,较去年同期增长76.75%。其余13个品类的进口金额较去年同期增长幅度较大的有番红花、姜黄、胖大海,其中番红花增长幅度最大,同比增长353.96%,姜黄和胖大海同比增长分别为48.57%,38.82%。进口金额同比下降幅度较大的品类主要为香料类,其中,孜然、小茴香、丁香同比下降分别为82.50%、78.57%,64.18%。 表:2025年7-9月中药材进口货源分布情况 从货源市场来看,我国进口香料类中药材主要来自东南亚。具体来看,丁香、豆蔻、肉豆蔻主要从印度尼西亚进口;孜然主要从印度进口;肉桂及肉桂花62.13%来自缅甸,37.87%来自越南;胡椒67.74%来自越南,27.49%来自印度尼西亚;98.80%姜黄进口自缅甸。此外,进口西洋参主要来自加拿大和美国,胖大海主要来自缅甸、泰国、越南,阿魏和番红花主要来自伊朗,乳香、没药及血竭主要来自肯尼亚和苏丹。97.81%龙眼进口自泰国,99%甘草以上来自中亚。 二、出口情况分析 从出口数量TOP前20的品种来看,有9个品种超过千吨,分别是肉桂及肉桂花、红枣、山药、枸杞、八角茴香、孜然、胡椒、当归、甘草,主要是香料类和药食两用类品种。从出口数量同比来看,八角茴香、小茴香、红枣、茯苓、菊花、甘草出口数量较去年同期有所减少,其中八角茴香和小茴香出口数量减少较为明显,同比下降分别为46.28%,30.22%。其余14个品种同比均呈现增长趋势,其中孜然、当归、山药分别以389.92%、70.22%、45.28%的同比增长排名前三,出口体量较去年明显增大。 从出口金额TOP前20的品种来看,有10个品种超过5千万,分别是肉桂及肉桂花、枸杞、红枣、冬虫夏草、人参、胡椒、当归、半夏、八角茴香、山药,其中肉桂及肉桂花、枸杞、红枣、冬虫夏草的出口金额超1亿元。从出口金额TOP前20的金额同比来看,有9个品种出口金额较去年同期减少,其中八角茴香、茯苓、白术减少幅度较为明显,同比下降分别为48.70%、45.79%、32.31%。其余11个品种的出口金额较去年均呈现增长趋势,其中,孜然同比增长129.98%,排名第一,当归、胡椒分别以同比增长28.64%,27.77%的幅度居于第二、第三。 从出口市场来看,日本是我国中药材出口的第一市场,2025年第三季度对日中药材出口金额达到5亿多元,涉及海关列明及未列明的品种40个,占整个中药材26%的出口份额。东盟市场是我国中药材出口的第二大市场,出口份额为18%,不过今年第三季度出口金额较去年同期有所下滑,下滑幅度为18.17%,其中越南、马来西亚的出口市场份额在整个东盟地区占比较大,分别为10%、4%。从2025年第三季度出口市场金额同比来看,中亚地区、朝鲜、中美洲出口金额较去年同期大幅上涨,涨幅分别为283.42%,181.25%,108.81%;印度出口金额较去年同期大幅下滑,下滑幅度为58.99%。
-
中药材今日视点(第228期-2025年-11月)
振荡:白术——目前白术产新仍在继续,上市量陆续增多,小批量交易活跃,价格波动不大,两年生全检货7-8元(鲜货),不包检货6-7元,一年生苗子上市量日益增加,质量不等4-5.5元(鲜货),温货价格10-12.5元。 由于该品历经两年多高价,刺激新扩种面积较大,产能严重过剩,预计,短期内低迷行情难有改变。 郑智文整理 2025-11-1
-
这些品种又掉价啦
白术,目前白术二年生统货个子价格已从产新前的90元跌至22元左右。 白术价格下滑是预料之中的行情,因为2023年进入高价,从30元高升至80元,2024年上半年最高价涨至175元,产新后价格逐渐跌至155-140-120-110-95元,2025年产新前在干旱大雨利好交织中震荡摇摆,还是没有新的价格突破,产新后依然跌落下来。 白术在连续两年多高价刺激下,种植面积已得到大规模恢复,天气利好也无力支撑。也许短期内白术价格继续下滑空间不大,但是,面对新货量大压力,反弹空间有限。 党参,目前正值党参产新,多以小批量交易为主,价格小幅回落,产地药厂货0.4cm以下成交价格72-76元;0.4-0.6规格成交价格在81-90元;0.6-0.8规格成交价格103-113元;0.8-1.0规格成交价格在125-135元,1.0以上规格成交价格148元以上。 该品已经历三年多高价,种植面积恢复,后市价格仍有继续下滑趋势。 三七,经过一年多的震荡消化,终因供应货源充足,价格还是跌落了下来,目前120头已从130元跌至100元左右。 虽然近几年三七种植面积有所减少,但是,库存积压的较大,而且市场实际需求下降,导致价格不升反落。 三七价格再次下滑,有利于库存实际消化,更有利于生产的调减,为后市价格反转奠定基础。 当归,随着产新临近,有货者担心价格下滑,多降低价格出售,导致价格稳中有落,目前市场草把货从58元跌至50元左右。 2021年当归从23元起步上扬,不到一年内涨至38元,2022年从38元涨至56元,2023年上半年从56元涨至160元,创造了有史以来天价。 2023年当归产新后从150元逐渐跌至100元左右,2024年上半年反弹至110元,下半年到产新跌至95-75元。 由于当归持续两年多高价,刺激种植面积扩大,2025年在实际消化中价格稳中下滑,目前市场价格已跌至50元左右。 当归生长周期为一年,过去两年价高,种植户收益不错,大大提高种植积极性,后市价滑是大趋势。 山茱萸,尽管2025年山茱萸仍有减产利好,但是,由于市场人气低落,少人积极买货,只有经营户按需采购,他们又多压价购买,致使山茱萸价格不升反落,目前药厂货45元左右,饮片货55元。 在多数药材普遍下滑的大行情下,山茱萸也难独善其身,有货者也不要抱太多的幻想。 注: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,不作为从商者投资的依据。
-
中药材六大崩盘品种
川牛膝,2020年45元,目前15元。 2018年川牛膝结束长达7年低价,从16元涨至20元,2019年从20元涨至30-33元,2020年从35元一路飙升至45元,2021年产新后从38元回落至27元,2022年下滑至18-20元,11-12月回升至25元,2023年从25元涨至30元,2024年在20元上下运行一年,并持续到2025年上半年。 川牛膝生长周期为三年,受2019-2021年连续三年高价刺激,种植面积扩大,2022年价格回落至20元上下,2023年又回升至30元左右,再次激发药农种植积极性,2024年种植面积仍不小,由此,判断2025-2026年采挖面积仍大,预计,今年或明年有望继续在低价运行。 牛蒡子,2023年42元,目前12.5元。 2021年牛蒡子结束7年低价,从15元涨至22-23元,2022年在22元上下横盘一年,2023年从27元一路高升至42元,产新后跌至30元左右,2024年上半年在26元上下徘徊。 受牛蒡子连续三年高价刺激,种植面积扩大,2024年产新后从25元跌至16-17元,目前价格12.5元左右。 牛蒡子进入新一轮低价周期,短期内看不到涨价的利好。牛蒡子只有低价减种,而且要连续多年减种,库存得到良好消化,才能迎来新一轮商机。 泽泻,2021年44元,目前12.5元。 2021年泽泻涨价前曾跌至7.5元,而且低价持续4-5年。2021年泽泻从17元起步上扬,半年内涨至44元左右,产新后回落至38元,2022年在28-30元上下运行一年,产新后上市后跌至21元,2023年在16-18元上下徘徊一年,2024年回落至15元左右。 泽泻生长周期不到120天,生产恢复快。2021-2023年泽泻新扩种面积大,生产出现过剩。虽然近两年泽泻包地大户减少了种植面积,但是,由于高价期间遗留的库存较大,短期内仍看不到大的上升空间。 川芎,2021年川芎45元,目前14.5元。 2020年川芎结束4年低价,从16元涨至20元,2021年从25元飙升至45元,2022年从43元回落至38元,2023年从33元跌至23元,2024年在18-19元上下运行一年。 川芎生长周期不到一年,平均亩产干品200公斤,2021年新货多卖价30元以上,亩收入6000元以上,2022年亩收入仍在6000元以上,2023年新货卖价25元多,亩收入5000多元。 川芎连续三年高价刺激药农大面积发展种植,受高价惯性延伸,2024-2025年种植面积仍不小。川芎已严重产大于销,即使今后连续三年减种,供大于求的事实难以有大的改变。 沙苑子,2023年320元,目前40元。 2021年沙苑子从6年低价中走出,从60元高升至80-90元,涨价前最低价15元。2022年沙苑子从80元涨至150元,2023年从150元飙升至320元,创有史以来天价,产新后价格回落至150元左右,年底暴跌至55元。 2024年沙苑子从55元回升至110-120元,年底又回落至60元上下,2025年从60元跌至40元。 沙苑子生长周期为一年,生产恢复快,沙苑子在高价刺激下,种植面积扩大,生产过剩。如果沙苑子生长期间无特大自然灾害,价格难有大的回升空间。 紫菀(水洗片),2023年110元,目前20元。 2022年紫菀从20元涨至25-26元,2023年从50元一路飙升至75-95-110元,产地产新后回落至75元,2024年又从75元回升至百元高价,冬季产新后跌至50-30元。 紫苑连续两年多高价,种植户亩收入高达3万元以上,极大激发了药农种植积极性,新扩增面积较大,尤其2024年种植面积达到空前。 紫菀已产能过剩,即使3年内连续减种,短期内也看不到大的商机。 注: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,不作为从商者投资的依据。
-
中药企业,为何争抢GAP基地与趁鲜加工单位?
随着新药典发布与2025中药饮片集采联采临近,近期全网都是中成药制药及饮片企业寻找GAP种植基地、趁鲜加工企业的信息。不少朋友来电咨询寻求解读,今天我特此撰写本篇文章,作为统一回复。 一、企业争抢合作的核心原因:降本、合规、稳质量 终端生产企业集中寻求产地GAP种植基地与趁鲜加工单位以求合作,本质是通过分工协作降低自身生产压力、规避监管风险,同时提升效率、保障药材及饮片的质量稳定性,具体可拆解为三个关键逻辑: 1. 转移前端成本与复杂度,聚焦核心环节 中药材种植、采挖、初加工(清洗、切制、烘干等)工序繁杂、耗人力物力。制药企业与GAP基地、趁鲜加工企业合作后,饮片厂无需采购原药材,可直接买“半成品初加工片”——省去前期高额投入,只需专注后续精选、包装等核心环节,生产周期能缩短50%以上。 这里要特别区分“现在与过去的不同”:过去企业从集贸市场采购初加工片,本质是“套购小作坊产品”,属于违规操作、暗藏风险;如今采购的是经认证、有资质的GAP基地及趁鲜加工企业产品,完全合规。 2. 规避监管合规风险,转移合规压力 药监部门对饮片企业初加工流程要求极严,而GAP基地、合规趁鲜加工企业已完成前端标准化处理。双方合作后,饮片企业相当于将“初加工合规压力”转移给上游合作方,无需再担心初加工环节的检查问题,彻底摆脱过去的合规隐患。 3. 保障产品质量稳定,从源头控风险 • GAP基地:遵循规范化种植标准,能从源头控制药材的农药残留、有效成分含量等关键指标。并且,饮片企业与产地GAP种植基地合作,在集采联采招投标方面亦可以因此获得加分项; • 趁鲜切制:标准化加工流程,可避免不同批次药材因加工差异导致的质量波动,为后续生产合格饮片筑牢基础。 换个直白角度:不合作则需要饮片企业自主完成全流程,合作后依托对方完成前期工作——不仅能减少种植管理、设备采购、人力配置等高额前端成本,降低资金占用,还能通过“半成品采购”进一步压缩开支,真正“又省钱又高效”。 二、有资质≠一路绿灯:合作需明确三大核心条款 即便GAP基地种植管理方面达到规范化,和趁鲜加工企业拥有了初加工资质,但是要顺利给下游企业供货,还需签署三类关键协议,明确责任与要求: 1. 质量责任条款 • GAP基地对药材源头质量负责(农残、重金属、有效成分含量需符合《中国药典》); • 趁鲜加工企业需对加工环节负责(切制规格、干燥度、无硫熏); • 检测不达标时,上游合作方需承担全额退货及损失赔偿。 2. 供货稳定条款 • GAP基地按下游企业合同提供供货计划,若因不可抗力(如自然灾害)导致供货不足,需按双方约定提前书面通知下游合作单位,达到合作方谅解; • 趁鲜加工企业需对下游合作方双方共同拟定的合同保障供给,避免断供或超期供货,超期需支付给下游企业违约金。 3. 检测与溯源条款 • GAP种植基地每批次供货必须附带“质量检测报告”; • 趁鲜加工企业提供的产品,每批次必须具备完整溯源数据(含种植地块编号、采收时间、加工批次等)。 各位药界同仁、朋友们,以上就是近一段时间以来,为什么有那么多制药企业积极寻求产地GAP种植基地和趁鲜加工单位的根本原因或目的,你明白了吗? 注:本文章由段华13956710398投稿,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,不作为从商者投资的依据。
-
2025江苏浙贝母种子基地减产超五成:种源危机冲击全产业链》
作为全国浙贝母种苗供应的核心枢纽,江苏海安、大丰等产区常年为浙江主产区输送关键种源,支撑着整个产业的循环运转。然而2025年,这里遭遇历史性减产危机,减幅超50%的残酷现实,正将整个浙贝母产业推向供需失衡的悬崖边缘。 极端气候成为本次减产的直接“杀手”。与2024年的阴雨灾害不同,2025年的气候异常呈现出“早热+干旱”的双重特征。2月起,江苏产区气温便异常偏高,3月更是遭遇连续多日33-34℃的罕见高温,而此时正是浙贝母植株生长的关键期——其根系生长适宜温度最高不超过25℃,30℃以上即停止生长,高温直接导致植株生理损伤,地块死苗现象突出。 紧随高温而来的持续干旱,使得土壤含水率跌破20%,远低于生长所需的25%-30%适宜区间,根系吸水吸肥能力骤降,田间二苗普遍枯黄早衰,即便是后期补水也无法挽回产量损失。灾害还引发连锁反应,种子腐烂与虫蛀比例大幅上升,进一步加剧了有效种源的损耗。 产业积弊的持续发酵,让基地失去了抵御灾害的缓冲能力。长期以来,江苏种苗基地深陷“劣质种源循环”:浙江种植户优先筛选优质种源,江苏只能复用剩余种苗,导致繁殖系数长期维持在1:2左右的低位,远低于理想水平。同时,产区种植群体老龄化问题愈发严峻,青壮年流失率超60%,留守老人难以实现精细化管理,应对极端天气时更是力不从心。 尽管“浙贝3号”等改良品种已实现繁殖系数提升40%的技术突破,但尚未在江苏基地大规模推广,未能及时填补种源质量短板。叠加劳动工价和农资价格年均15%以上的涨幅,种植成本持续高企,进一步削弱了农户的投入意愿与管理能力。 减产引发的连锁反应已迅速席卷全产业链。江苏种苗供应量锐减,直接导致浙江主产区种源缺口急剧扩大,往年从江苏输入的种苗大幅减少,倒逼浙江种植户自留种比例飙升,而这又挤压了商品贝的供应空间,形成新的产业矛盾。种源稀缺直接推高价格,2024年种子最高价每斤35元,2025年则被商家预估至50元附近,一亩地仅种苗成本就增加数千元,使得种植总成本突破4万元大关。更严峻的是,种苗短缺已造成“有地无种”的困境,浙江主产区2025年种植面积较2020年峰值下降80%,2026年种植面积预计将再降15%-20%,供应端的萎缩已成定局。 当前,江苏种苗基地的减产恶果正逐步显现。一边是年需求4500吨以上的刚性市场,一边是总产量仅2000吨左右的供应现实,叠加疫情后持续去化至低位的库存,浙贝母供需缺口已无法通过存量填补。尽管“浙贝3号”等新技术带来希望,但品种推广、种质改良与灾害防控体系的构建非一日之功。这场种源危机不仅推高了市场价格,更给整个产业的长远发展敲响警钟——唯有破解种源、人才与技术的三重瓶颈,江苏浙贝母种子基地才能真正走出“靠天吃饭”的困局。 注: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,不作为从商者投资的依据。
-
中药材跌价几时休
2024年下半年药市行情土崩瓦解,正在涨价的药材突然按下暂停键,高价品种纷纷跌落。奔赴各地药商也都鸣锣收兵,火热的行情一夜之间大降温,有涨价利好的品种也偃旗息鼓,停步不前。无论是市场或产地,有货者已是步调不一,高价买货者更是一片恐慌,经营户也似惊弓之鸟,人人自危,个个恐慌,涨价时有货没卖出,等来的也是鸡飞蛋打的行情。那么,过去几年药市都经历了哪些行情变化,目前药市现状如何,中药材跌价还能持续多久? 图示:中药材价格指数 一、2021-2024年上半年药市进入涨价活跃期 2022年随着新冠疫情的结束,中药材进入了涨价活跃期,涨价的品种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。其实,有些品种在2020年已开启了涨价模式,只是三年疫情,交通管控,物流多停运,无论是产地或市场,药材无法正常运输,致使涨价的品种被压抑。2022年疫情管控解除,有不少药材需求猛增,点燃了火爆的行情。 据药通网历史价格数据显示,过去几年涨幅较大的品种有: 酸枣仁,2021年290元(98货),2023年1050元,目前320元。 猫爪草(水洗),2021年50元,2025年3月1100元,目前50元。 款冬花,2021年58元,2024年450元,目前100元。 党参(中条),2021年40元,2023年190元,目前115元。 当归(草把),2021年23元,2023年160元,目前58元。 连翘(青水煮),2021年65元,2022年260元,目前45元。 牛蒡子,2021年15元,2023年42元,目前13元。 甘草(58片),2022年32元,2023年48元,目前15元。 生地(统),2021年12.5元,2022年50元,目前9元。 白芍(统),2021年12元,2024年80元,目前45元。 牡丹皮(红丹抽芯85%),2021年18元,2024年115元,目前75元。 白术,2022年22元,2024年175元,目前35元。 白芷(统),2021年7.5元,2023年37元,目前7元。 紫菀(水洗片),2021年16元,2023-2024年100-110元,目前20元。 知母(安徽产长片),2021年10.5元,2023年49元,目前9元。 防风(籽播),2021年16元,2023年65元,目前13元。 北沙参(河北产统),2021年22元,2023年45元,目前19元。 怀山药(河北产统),2021年12元,2022年25元,目前12元。 怀牛膝(内蒙产平条),2021年15元,2022年40元,目前11元。 荆芥(全棵),2021年7元,2022年22元,目前5元。 前胡(家信统),2021年25元,2023年80元,目前22元。 麦冬(川统),2021年45元,2023年155元,目前120元。 栀子(福建统),2021年10元,2024年64元,目前33元。 黄连(鸡爪),2021年140元,2024年420元,目前300元。 天麻(统),2022年90元,2024年190元,目前150元。 水牛角(统),2021年13元,2023年130元,目前65元。 郁金,2021年40元,目前16元。 白及,2021年80元,2023年180元,目前75元。 猪苓,2021年46元,2023年130元,目前125元。 槐米,2021年19元,2022年60元,目前15元。 蛇床子,2021年14元,2023年29元,目前13元。 夏枯球,2021年32元,目前17.5元。 苦参,2021年12元,2023年23元,目前9元。 就连八年不涨价的柴葛根、鸡血藤、补骨脂、葶苈子、合欢皮、合欢花,也扭动腰肢,轻歌曼舞一阵。 总之,在2021-2024年上半年多数药材涨价,整个药市一片红火,鸡毛都上天。 图示:近期跌价品种排行 二、最后的疯狂 持续了三年的火热行情,到2023年底似乎气数已尽。谁知, 2024年上半年香料品种几乎全线飘红,益智仁率先扛起涨价大旗,短期内从37元涨至73元;黑胡椒、草果、干姜、香砂、砂仁、白豆蔻等香料品种紧随其后,也吹响了涨价号角。 白芍也在产新前冲向高峰,统货涨至80元左右;牡丹皮不甘示弱,短时间内飙升至110元;白术在受灾减产利好中高升至175元;何首乌、木香、山茱萸、菟丝子、白蒺藜、猫爪草、胖大海、百合、黄芩、芡实、薏苡仁、菊花等也搭车涨价,整个药市涨声一片。卖车的、卖房的、装修的、开出租车的、打烧饼的、卖服装的、卖酒的、开超市的、养鸡的,喂猪的、洗头的、洗脚的、按摩的、采耳的,就连教书的老师、退休的工人、在银行上班的人也都加入买货大军。 三、连续多年涨价,刺激家种药材大面积扩种 由于多数药材持续涨价2-3年,极大刺激了药农的种植积极性,家种药材生产过剩,价格自然跌落。如:过去几年受涨价刺激,种植面积恢复的品种有:川芎、泽泻、独活、车前子、沙苑子、知母、紫菀、白芷、白术、丹参、玄参、山药、板蓝根、川牛膝、怀牛膝、荆芥、防风、北沙参、黄芩、党参、当归、附子、元胡、决明子、旱半夏、前胡、柴胡、远志、猫爪草、射干、苦参、肉苁蓉等。 四、涨价品种纷纷跌落 2024年上半年即将走完涨价拐点, 正当大家沉浸在一夜暴富的幻想中,突然,涨价的快车一脚急刹,以黑胡椒为领涨的品种止升回落,益智仁、草果、香砂、砂仁、白豆蔻等也都掉头回走。 进入2024年下半年,随着秋季产新药材陆续上市,掉价的品种接踵而至。白芷、紫菀、知母、丹参、生地、防风、怀山药、荆芥、甘草、黄芩、连翘、怀牛膝、板蓝根、玄参、北沙参、款冬花、前胡等纷纷跌落。持续三年多的大涨价行情宣告结束,药市进入新一轮掉价周期。 图示:近期涨价品种排行 五、有利好的药材涨价乏力 2025年有不少药材依然有利好存在,只是大行情低迷,这些有利好的品种涨价也乏力。香料品种益智仁、黑胡椒、草果、香砂等,都是从过去6-7年的低价中走出,未来2-3年,甚至更长时间都有植株逐渐老化、产量不大等利好。因当前大行情低迷,这些品种继续上扬总显动力不足。目前基本面较好的品种还有:芡实、薏苡仁、北京菊、猪苓、白及、人参、西洋参、木香、何首乌、锁阳等。以上品种仍有利好存在,后市值得继续关注。 六、抄底也是孤军奋战 自2024年下半年药材进入下滑通道,到目前似乎有些品种的价格已经触底,不少药商以为买货风险不大,可以抄底做反弹。殊不知,这些所谓的低价品种,因供应货源充足,即使反弹也是昙花一现。况且,多数药商已趋于理智,不再轻举妄动跟风买货,使得低价买货者显得势单力薄,终因寡不敌众,最后还是不战而败,溃不成军。近两年买入川芎、泽泻、山药、生地、车前子、白芷、板蓝根、小茴香、孜然、紫菀等品种,虽然赔不了多少钱,但是2-3年内难以解套获得较大利润。 七、多数药材行情继续下调趋势不改 虽然目前有不少药材价格下滑,而且有的跌幅较大,但是由于药农种植积极性不减,未来这些品种价格继续下滑的趋势不改。如:黄连、党参、当归、款冬花、白术、元胡、麦冬、浙贝母、重楼、北沙参、知母、远志、黄芩、威灵仙、肉苁蓉、辽细辛等。 八,药材跌价还能持续多久 按照药市“涨三年,落三年,不涨不落,又三年”周期规律推断,2026年一些高价且生产恢复的药材会继续下滑,而进入低价或者受灾减产的品种会因少数人购买,有望出现一波短暂的小打小闹行情。买涨不买落,少数涨价品种仍是药商追逐的热点,跌价药材中途反弹仍是卖货的最佳机会。 九、落红不是无情物,化作春泥更护花 总之,过去几年,与涨价品种擦肩而过也好,不小心踏入陷阱、被深深套牢也罢,更多的药商清醒地认识到没有只涨不落的行情,货卖行情火热时仍是一条不变的铁律。 当前和今后2-3年内应重点关注生产尚未得到恢复的品种,这些品种可能会成为未来药市的热点,甚至黑马,如:黑胡椒、益智仁、草果、砂仁、香砂、猪苓、白及、秦艽、木香、何首乌、人参、西洋参、芡实、薏苡仁、骨碎补、升麻等。 涨久必跌,跌久必涨。过去几年低价的品种,随着利好的逐渐显现,终有一天会厚积薄发。在商机没爆发前,在风平浪静中需要的是耐心和等待。 注: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,不作为从商者投资的依据。
-
五大崩盘品种
重楼,2017-2018年曾经涨至1000多元高价的重楼,如今价格跌至80元左右,高价行情彻底崩塌。 2008年重楼突破百元高价,一路长虹上扬,2009年涨至160元,2010年涨至350元,2011-2012年在360-370元上下徘徊两年,2013年高升至440元,2014年涨至550-600-680-700-720元,2015年从720元涨至780元,2016年从780元上扬至850元,2017年从850元飙升至1200元,2018年从1200元回落至850元,2019年从950元下滑至880-860-700元,2020年从700元回落至680元,2021年从680元滑至600-580-520-420元,2022年从440元跌至350-330-240元,2023年1-3月下滑至160元,后来反弹至240-220元,2024年从200元跌至180-155元,2025年上半年跌至110元左右。 由于重楼高价长达15年多,极大刺激药农种植积极性。重楼需育苗3年,移栽后继续生长4年或者育苗2年移栽再生长5年,整个生长期需7年时间。虽然目前重楼价格不高,但是,在地面积依然较大,多年来积压的库存也多,短期内价格回升压力重重。 五味子,2017年五味子涨至175元,目前下滑至28元,高价行情轰然倒塌。 2000-2025年五味子经历过三次大的价格波动,2001年涨至70元,涨价前最低价8-9元,低价长达5年之久。 2006年五味子第二次涨价,最高价涨至150元,涨价前最低价25元。 2017年五味子第三次涨价,最高价涨至175元,涨价前最低价21元,低价长达7年。 2019年五味子从百元高价跌落,2020年最低价跌至45元,有商视价低买进,拉动价格回升至58元。 2021年价格继续上涨,最高价涨至78元, 2022年在70元上下运行一年,2023年从75元回落至62-60元,2024年从65元下滑至50元,2025年产新后跌至28元左右。 五味子 为多年生藤本植物。一般情况下,移栽的2年生苗在经过2年的生长后即可开花结果,到了第三年,产量会有所增加,而4-5年则是结果的丰收期,7年后植株逐渐老化。由于2021-2023年五味子价格并不低,仍有农户在继续扩种,今后几年产量仍大。 如果五味子不经过低价烂市,砍伐植株或者弃种,短期内难以看到大的商机。 苍术(包检),家种苍术从2021年百元高价跌至26元左右,也算是行情崩盘了。 2020年野生苍术进入百元高价,2021年涨至160元,2022-2023年仍在140元上下波动,2024年在130元左右徘徊,野生苍术价格的居高不下,大大刺激农户种植积极性,2021-2024年东北三省及内蒙新发展面积较大,导致生产严重过剩。 目前家种苍术正值新货上市,产地朱砂点统货20元左右,白茬货跌破20元。虽然苍术价格不高,但是,因在地面积大,供应货源充足,短期内价格回升有较大压力。 吴茱萸,2018年曾经涨至560元的吴茱萸,经过几年的震荡,如今价格跌至27元左右,可以说是彻底崩盘了。 吴茱萸 为多年生灌木或小乔木,移栽后2-3年开始开花结果,5-6年大量结果,健壮植株可连续结果20-30年。三年生树,每株大约可收鲜果2-5千克,6-7年生树可收10-15千克。 吴茱萸高价期间栽种的植株多数处于盛果期,只有低价砍伐植株,或者植株完全老化后,才能看到涨价的曙光。 酸枣仁(98货),2023年酸枣仁曾高升至1050元,目前价格跌至320元,持续三年多高价行情轰然崩溃。 酸枣,多年生落叶灌木或小乔木,喜光,耐旱,耐寒、怕涝。主要产于河南、河北、陕西、辽宁、山西,山东等地。 酸枣仁高价行情已结束,今后几年也许因自然灾害减产利好,出现价格回升,大涨时机不到。 注: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,不作为从商者投资的依据。
-
中药材今日视点(第227期-2025年-10月)
低迷:板蓝根——目前已进入产新,新货多在晾晒之中,因今年各产区均减少了种植面积,东北产区统货要价8元,甘肃产区统货要价8.5元。 据了解,目前种植户手中基本无库存,陈货多集中在商家手中,新货药农低价不愿出售,行情处于僵持中。 郑智文整理 2025-10-1
-
中药材行业遇冷,广大药商如何破局?
中药材行业,当前正处于阶段性调整期,市场波动加剧、竞争格局重构等挑战持续叠加,导致大部分从业者产生经营压力。 但是,行业周期性波动是市场经济的正常规律,中药材行业因受种植周期、供需关系、政策调控等多重因素影响,其阶段性挑战具有必然性,而非偶然。 面对行业困境,抱怨与沮丧均无法解决根本问题,反而会遮蔽我们对核心矛盾的判断。在此中药材行业大变革时代,我们广大从业者需要清醒地认识到:是从“外部归因”转向“内部审视”的时候到了,我们只有打破传统经验主义束缚,构建适配新市场环境的认知与决策体系才行! 一、市场的行情是表象,冷库的价格是动向。 中药材行业传统的行情判断模式,多依赖集贸市场或专业市场当日报价、历史经验数据等单一信息源,这种静态分析方式已无法匹配当前动态变化的局面。就像房地产市场,新楼盘定价受开发商策略、营销包装等因素影响,存在较强主观性;而二手房成交价、挂牌量等数据,则才是直接反映真实供需关系,是区域房价的核心参考。 中药材市场同理: • 行业专业市场当日行情受短期供需、交易心态影响,由此出现的一些价格波动,往往只是市场行情的表象; • 而暗流涌动中,产地种植端的变化、冷库中那些急于变现的货源价格,才是真正直接反映未来行情趋势,以及持货者心态与市场流动性的核心信号。 2024年部分行业资深从业者,之所以陷入经营亏损、压货被腰斩的困境,本质是传统经验决策与市场新逻辑脱节的结果。 当市场某些品种从“短缺驱动”转向“供需平衡”甚至“供过于求”时,仍以“囤货待涨”、“经验定价”的旧思维操作,必然导致决策失误。 二、人性的弱点是贪婪,贪婪的弱点是误判。 行情调整期往往伴随市场情绪的放大,部分从业者在经营亏损后,出现认知偏差: 1. 归因错位:将自身对市场趋势判断失误,归咎于“外部搅局”“恶意打压”等客观因素,回避对自身认知不足、决策失误的反思; 2. 情绪传导:通过放大负面情绪、煽动同类群体,将个人亏损转化为对行业理性分析的抵触,甚至攻击提出客观建议的从业者; 3. 自我封闭:将善意提醒视为“嘲讽”,将理性解读视为“羞辱”,陷入“受害者心态”的自我闭环,进一步丧失对市场的正确判断。 这种认知偏差不仅会导致个人持续误判,还会误导其他从业者,加剧市场非理性行为,延缓行业调整进程。 三、打破传统思维逻辑,重构认知体系。 市场趋势由供需关系、政策导向、产业升级等客观因素决定,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。当趋势向上时,行业整体盈利空间扩大,个体经营容错率较高;当趋势向下时,逆势操作必然面临高风险,任何“对抗趋势”的行为都将付出代价。 应对当前行业现状,我们广大药商、药农需聚焦“三大核心”做出调整: • 尊重市场规律:摒弃“扭转市场”的幻想,以客观数据(如库存周转率、真实成交价、上游种植情况、下游生产实际用量)为决策依据,而非主观情绪或经验; • 重构认知体系:主动学习新的市场分析方法,关注产业链上下游动态(如集采联采、GAP规范化种植、中药材溯源技术应用、中药饮片、中成药需求变化、市场动态以及政府给予行业的相关政策等),建立多维度信息判断框架; • 理性面对调整:允许行业存在不同观点,接受自身认知局限,通过交流、学习弥补短板,避免陷入“自我臆想”的认知陷阱。 四、行业变革期的破局路径:大道至简、趋势为王! 随着行业改革进入深水区,当前中药材行业正处于从原来的“传统粗放”旧模式,迈向“规范化、精准化”转型的新路径,而在这方面,破局的核心在于打破“经验依赖”与“人性弱点”的双重束缚,遵循大道至简、趋势为王的方向: • 对药商、药农而言,需从“关注价格波动”转向“关注品质提升、渠道优化”,通过差异化竞争降低对行情波动的依赖才是王道; • 对行业信息从业者而言,需从“传统推演方法”转向“数据解读、趋势预判”,提供基于客观数据的理性分析,引导市场回归理性才无愧于“分析师”的称号。 总之,综上所述,面对当前中药材行业变革时代的来临,我们唯有以开放心的心态接受行业洗礼,以理性思维重构认知逻辑,才能在困境中找到新的生机和破解之法,才能迎接行业那些新的挑战与机遇,才能提升自己对市场的认知和判断能力,才能推动行业向“供需平衡、价格稳定、质量可靠”的健康方向发展。 时代变了,行业也在变化,我们每一位行业大众以及每一位信息人需要认真学习的地方还很多,一味的盲目自负、怨天尤人解决不了自身实质问题,也改变不了浩浩荡荡的大环境、大趋势。顺应潮流发展、紧跟时代步伐才是最正确的选择! 不然的话,缺乏对市场的敬畏之心和认不清形势,再多的苦口婆心和引导规劝都没用,恐怕最终能拯救你的,或让你幡然醒悟的,只能是南墙的鲜血。 注:本文作者段华 联系方式13956710398 ,龙胆草专营商,如果有愿意与之探讨龙胆草趋势的朋友,请与他联系。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,不作为从商者投资的依据。
- 品名 规格 产地 价格 月对比 季度对比 年对比
- 葛根 柴大丁 安徽 ¥8.00 -11.11 -11.11 -11.11
- 枳壳 统 江西 ¥11.00 -8.33 -21.42 -38.88
- 葛根 柴小丁 安徽 ¥11.00 -8.33 -8.33 -15.38
- 枳实 两开 江西 ¥23.00 -8.00 0.00 0.00
- 佛手 统 广西 ¥26.00 -7.14 -40.90 -48.00
- 骨碎补 统 江西 ¥50.00 -3.84 -7.40 -24.24
- 骨碎补 统 贵州 ¥50.00 -3.84 -7.40 -24.24
- 枳实 圆个 江西 ¥35.00 -2.77 0.00 0.00
- 淫羊藿 统 东北 ¥73.00 -2.66 -13.09 -41.60
- 乌梢蛇 全开 四川 ¥590.00 0.00 -1.66 -9.23
- 乌梢蛇 统 四川 ¥570.00 0.00 -1.72 -6.55
- 乌梢蛇 统 进口 ¥160.00 0.00 0.00 0.00
- 五倍子 独角倍 陕西 ¥130.00 0.00 8.33 116.66
- 五倍子 花倍 陕西 ¥55.00 0.00 10.00 44.73
- 仙鹤草 统 四川 ¥7.50 0.00 7.14 25.00
- 何首乌 家种 广东 ¥22.00 0.00 0.00 -37.14
- 何首乌 家种片 安徽 ¥30.00 0.00 0.00 -30.23
- 何首乌 统 云南 ¥25.00 0.00 0.00 -30.55
- 何首乌 统 四川 ¥28.00 0.00 0.00 -30.00
- 佛手 统 广东 ¥55.00 0.00 0.00 -5.17
- 品名 规格 联系人 电话 价格
- 山银花 一级 陈老板 18956893077 协商
- 山银花 一级 陈老板 18956893077 协商
- 品名 规格 产地 原价 现价(元/kg) 走势 周涨跌幅
- 淫羊藿 统 东北 75.00 73.00 稳 ↓-2.7%
- 枳实 圆个 江西 36.00 35.00 稳 ↓-2.8%
- 骨碎补 统 江西 52.00 50.00 稳 ↓-3.8%
- 骨碎补 统 贵州 52.00 50.00 稳 ↓-3.8%
- 佛手 统 广西 28.00 26.00 稳 ↓-7.1%
- 枳实 两开 江西 25.00 23.00 稳 ↓-8.0%
- 葛根 柴小丁 安徽 12.00 11.00 稳 ↓-8.3%
- 枳壳 统 江西 12.00 11.00 降 ↓-8.3%
- 葛根 柴大丁 安徽 9.00 8.00 稳 ↓-11.1%
- 白及 统 贵州 50.00 50.00 降 0.0%
- 白及 选 贵州 80.00 80.00 稳 0.0%
- 白芍 生狗头片 安徽 5.00 5.00 稳 0.0%
- 白芍 黑 安徽 24.00 24.00 稳 0.0%
- 白芍 熟狗头片 安徽 10.00 10.00 稳 0.0%
- 白芍 一二级 安徽 73.00 73.00 稳 0.0%
- 白芍 二三级 安徽 65.00 65.00 稳 0.0%
- 白芍 统 安徽 40.00 40.00 稳 0.0%
- 白芍 三四级 安徽 40.00 40.00 稳 0.0%
- 白芍 尾芍 安徽 16.00 16.00 稳 0.0%
- 白术 选 浙江 50.00 50.00 少 0.0%
- 白术 生切片 河北 22.00 22.00 稳 0.0%
- 白术 统 安徽 23.00 23.00 稳 0.0%
- 白术 统 浙江 40.00 40.00 少 0.0%
- 白术 选 安徽 30.00 30.00 降 0.0%
- 白芷 选 安徽 10.00 10.00 稳 0.0%
- 白芷 统 安徽 7.00 7.00 稳 0.0%
- 白芷 统 四川 13.00 13.00 稳 0.0%
- 白芷 小 安徽 5.00 5.00 稳 0.0%
- 百部 统 云南 21.00 21.00 稳 0.0%
- 百部 水洗 云南 25.00 25.00 稳 0.0%
- 品名 规格 联系人 电话 价格
- 黄连 统 魏文全 18983732166 协商

